千名北京老人入住天津、河北养老机构,三地携
发布时间:2025-11-21 10:53
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正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城市逐渐形成。从北京到天津,从首都到河北,越来越多的北京人退休后,把目光投向了山和海,投向了辽阔的燕山和浩瀚的渤海,像候鸟一样往返于京津冀之间。 11月18日,记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推进会上获悉,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北京的数千人被选入津冀地区的1万多家养老机构居住,其中河北地区1万多人,天津地区200多人。发展速度令人惊讶,因为到2024年,津冀地区仍将有超过5000名北京老年人居住,一年内翻一番。长大后,他们选择了去河北。星星他们从北京东三环劲松出发,约一个小时就抵达河北燕郊方舟医疗护理中心。这个曾经的工业园区现在被玫瑰花束、蓝色气球和黄色旗帜包围,摇身一变成为“童话般”的老人之家。方舟医疗护理中心。新京报记者 耿子野 摄 90多岁的居浩全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退休教师。他原本住在北京东三环劲松地区。三个月前,他选择住在河北燕郊的一家养老中心。 11月18日是他的92岁生日。他的女儿们专程来看他,远在上海的学生还送了水仙花给他庆祝生日。居浩全在医疗护理中心。新京报记者 耿子野 摄 鞠浩全绝非孤例。东有北京燕郊、南有天津等地区在更远的张家口,越来越多的老年北京居民正在将这些地区视为退休的新选择。北京民政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天津、河北地区已有145家养老机构纳入网上签订合同,累计网上签订有效合同503份。河北省养老机构有1万多名北京老人入住,天津市养老机构有200多名北京老人入住。据新疆智库不久前发布的《2025年京津冀养老服务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买房、租房、旅游等方式在河北、天津等地各地组织养老生活。 2024年11月,仅廊坊就接待了北京长者2万多人、天津长者3000多人。大都市建设成果一些地区对老年人的影响已经显现,该地区的养老愿景和规划正在成为现实。相比住在疗养院或租房子,住在疗养院无疑是更安全的选择。居浩泉居住的方舟医疗养老中心自2020年开始运营,五年来已服务近千名老人。中心一、二期已收治老人600余人,平均年龄近83岁,其中90%来自北京。是河北省五星级养老机构,但价格不高。记者了解到,中心根据老人身体状况收费,可以照顾自己。半自主、非自主和患有痴呆症的残疾老年人居住在不同的区域。护理和护理需求不同,费用也不同。但平均费用为4500至5000元。相比北京同等级别的养老院,均价约为北京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价格优势相当明显。老龄化,该地区需要老年人护理。社会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新京智库《2025年京津冀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到2024年底,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首次突破500万大关,天津为353万。河北不少地区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1亿多人口中,每4-5人就有1名老年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走过十年,区域养老的倡议日益成为三地的共同任务。但我们如何实现该地区的老年人的照顾呢?差异在不同地区的养老服务水平、跨地区医疗费用结算、跨地区诊断报告互认以及子女就诊的便利程度等,都影响着老人及其家人的选择。记者了解到,多年来,三地联合制定了多项促进区域养老的政策措施。例如,三地联合印发《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河北省印发《进一步吸引京津老年人到河北养老的多项措施》,提出了19条具体措施,吸引全省老年人到京津养老。政策支持为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周边地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同时e、2023年,京津冀建立养老服务项目推进机制,连续三年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推进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与河北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签署合作协议60余项,项目投资7亿多元,其中已落实6.6亿多元。打破区域壁垒的合作战略。该地区养老模式的快速发展,给该地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障碍。医疗始终是老年人最关心的话题。居浩全来到燕郊安度晚年。这个选择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后做出的。例如,一位老人患有严重的湿疹,每当吃海鲜或牛羊肉时,皮肤就变得又红又痒。避免针对这个小问题,中心专门为他定制了一份菜单。搬家后,居浩全偶尔出现湿疹时,可以随时得到中心医生的诊治。中心的医生每天都会巡查,记录老人的各种身体标签,并更新健康档案。当发现问题时,他们会发出健康警告并安排进一步的治疗和检测。如果出现严重疾病,中心有救护车,可以将老人送往医院,直接就诊,无需门诊挂号等手续。如果当地医院无法满足需要,救护车也可以直接派往北京。随着老年病、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获得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很多人选择养老地点和方式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nBSP;部分养老中心河北人的医疗服务水平并不逊色于北京。很正常,包括“健康管理预警、小病不出院、大病绿色通道”。更重要的是,京津冀检查结果互认、跨区域医保结算顺利结算,为养老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京津冀民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不仅在服务上做到“同质化、同标准”,而且在政策、机制协调等方面不断取得成效。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三区已实现养老政策、养老机构补贴、养老评估结果、养老人才培训成果互认。以北京老年协会为例护理服务补贴网上支付小程序在三个地区推出,让居住在其他地区的北京老年人可以方便地使用老年人失能护理补贴向机构支付床位费、护理费等。候鸟风格,结合津冀资源。加强区域协同,不断改变三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与居浩全不同,68岁的马树平是一位“流动老人”。当他需要康复时,他来到河北的一家护理中心康复。当他康复后,他将飞往全国各地旅行。马叔平的眼睛患有黄斑变性。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得去医院打针。打完针后,他因为害怕抽烟而无法做饭。面对这个问题,马叔平开始在家乡周边寻找合适的康复目的地,最终选择了燕郊。成本效益是其吸引力因素之一马淑萍。来去自由也是书瓶的价值所在。这两个月,她过得很开心,特别开心的是和姐姐们一起跳舞、拍视频。住在这里的老人离家人并不远。方州医疗护理中心为老人和家人打造了一个像幼儿园一样与家长对话的互动群。在这个群组中,每天都会发布成人的照片并与孩子们分享。不同标签的老人健康指标也被系统记录,让家人远程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方州医疗护理中心的老人。新京报记者耿子野的照片“离开北京,却不离家”,成为老年人退休生活的真实场景。在此形势下,京津冀区域内的不同地区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最终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在11月18日举行的推介会上,这个差异和完成向很多人宣布了。例如,通州区民政部门负责人表示,通州区依托区域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开发“候鸟式”、“度假式”康养产品,与天津、河北等地结合生态、文化、医疗等资源,规划跨区域康养线路。冀州区民政部门负责人表示,该区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康养产业,重点发展多元化养老产业。张家口具有明显的健康养生特色。张家口民政部门负责人推荐了当地多个健康养生项目。他表示,到2025年,京津两地将有近10万居民共同生活。我去张家口家口医疗和张家口也在围绕京津构建养老产业布局。新京报记者周怀宗编辑耿子业张树静校对刘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