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按:1945年10月25日,台湾结束了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这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共同抵抗外来侵略的结果。本期《环球时报》昆宇邮报工作室带读者重温这一历史时刻,带回一段台湾命运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的往事。这一天,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穿上了新衣服,家家户户都挂起了五颜六色的灯笼,“台湾人民的统一愿望”。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从此,台当局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反对日本占领和殖民统治的斗争。大陆母亲也在努力收复大和名词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收复台湾的意图更加明确。 1941年底,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并宣布“废除一切涉及中日关系的条约、协定、契约”。割让台湾、澎湖的《马关条约》自然也被取消。 1942年4月,大规模的收复台湾宣传运动在重庆展开。孙科、陈立夫、冯玉祥等国家军政人物。1942年11月,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明确提出“中国必须归还东北、台湾、琉球四省,朝鲜必须独立”。国民党前主席连振东及其父亲当时也写过《日本占领前的台湾》:“台湾必须回归中国,这是台湾人民的统一愿望。”已注明。 ”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在开罗举行会议,会后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将日本从中国窃取的满洲里、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归还中国。从此,中国收复台湾就开始了。 已成定局。为保证收购工作顺利进行,蒋介石于1944年3月批准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简称台湾调查委员会),由陈毅担任主席。陈毅担任福建省主席,关注台湾问题。 1935年赴台湾考察,写下《 回闽后的《台湾检验报告》。台湾调整委员会刚成立时的工作人员,其实就是陈毅当时的团队。曾任福建省主席。后来又加上了李友邦、邱念泰等台湾人。台湾调查委员会成立后,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收集台湾相关信息。 1945年3月,编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行政制度、财政、贸易、交通、教育等概况19类,40万余字;还对台湾民政、财政、财政、司法、农林牧渔、工商业、交通运输、教育七大类进行分类翻译,达近150万字。二是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欢迎。陈毅领衔的“台湾行政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培训团举办,招收学员120人,分民政、工商、交通、金融、金融、农业、金融等部门。林业、渔业和畜牧业、教育和司法培训,为期4个月。此外,还将举办银行培训班和“台湾警察干部讲习班”,为接待工作准备一些骨干。三是起草《收台计划大纲》,内容涵盖内政、外交、军事、金融、银行、工矿、教育文化、交通、农业等15个方面,成为战后收台的指导性文件。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宣言》,确认执行《开罗宣言》的条件。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光复台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当月24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最高国防委员会表示,如果台湾不回到祖国怀抱,国家的独立就无法实现,抗战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他要求全力完成台湾光复。三天后,蒋介石正式任命陈毅毕郎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同时兼任保安部队总司令。 9月1日,驻军总指挥部在重庆成立。 “报纸上刊登了祝贺的报道。”日本投降后,中国战区被划分为16个投降区,其中台湾、澎湖为第16个投降区。 1945年9月9日,总督府秘书长葛敬恩作为台湾省代表前往南京,在中国战区参加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他也遇见了哈鲁日本驻台第十方面军参谋长谏山纪代表日本投降台湾,请他为中国进入台湾占领做准备。 9月14日,中国空军第一路军军长张廷猛率部飞往台北。当时有报纸报道了当时的场景,称:“飞机抵达机场的那一刻,机场等候的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大声的欢呼。下飞机后,张廷猛命令台湾知事安藤利吉在机场降下日本国旗,升起中国国旗。这也是日本投降后第一批中国驻台部队。1945年10月17日,第70军部队 国民政府派往台湾的物资,经过四天四夜的惊涛骇浪,终于抵达基隆港。当时《台湾新闻》在头版刊登了标题:“中国军队1945年10月23日,一支由26艘登陆艇组成的编队从闽江口马尾港起航,前往台湾。谢东民、连振东等十余名台湾人乘坐指挥艇,随编队前往台湾接收 它。台湾省前主席谢东敏不愿受日本人统治,便前往母亲的大陆读书并参加抗日斗争。他在《归来》一书中写道,“想起二十年零六个多月前,我带着一种不被统治的状态从这里走向大海,我为何不快乐、激动?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前台湾同盟中央主席张克惠曾回忆:“当我们回到彰化时,从火车站步行到我们学校需要30分钟。大家都很热闹,手拿鞭炮,敲锣打鼓,这时候,他们高喊“妈妈的龙”。卓流说:“因为我可以自由地写新闻,就像鸟笼里飞出的小鸟一样,每天的祝贺报道都跳进报纸里,显得很有活力……”台湾公民阮美树回忆起父亲阮超日当时的激动心情:“8月15日,我父亲真的跳回来了。妈妈,我们要做中国人,不再是日本人了!” “五十年‘皇室化’的五十年‘皇室化运动’一日完成。”被风吹走了。 ”1945年10月25日上午,台湾省投降仪式在中山堂举行。引人注目。台湾总督安藤利吉今天,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新划归中国领土,一切土地、人民、政治均置于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管辖。这个历史事实是我想向中国和世界所有同胞报告的。下午3点,台湾各界人士代表将在国协会堂举行盛大的台湾解放庆祝活动。陈毅率党政军和各方代表出席并致贺词。据记载,台北市民逾40万,“老老少少,个个身着新装,家家户户都挂着灯笼,互相问候,如迎新春。烟花锣鼓声划破长空,狮龙舞遍全城,主宰道路。”台湾学者齐家林回忆,那天,整个台北城沸腾了。 “五十年的‘皇家文明运动’一日就被吹散了。”还在中间的廖天心当时在学校读书的他回忆起在一本杂志上读过的《光复的意义》一文。他清楚地记得这段话:“当我们收复台湾时,我们发现的第一个真理是民族精神的复兴,第二个是国家的统一,第三个是家庭的统一,第四个是国家的统一。”重建中华文化是当务之急。 ” 10月29日,陈毅发布命令,“除军事部分由台军接受总部及另有指示外,原总督府及所属机构的文件、财产及行为”一律由行政长官办公室接受。其中,台湾驻军司令部成立台湾军事接待委员会,开始接收日本军需物资,有记录。 他说:“当时,日军在台湾还有十六万多人,还有日军29万余人,总人数45.8万余人。几个月后,共接收飞机890架、舰艇525艘、各类车辆2097门、各类大炮1315门、枪支13万余支、弹药680万余发。这一重大任务于1946年1月底完成。至于日侨俘虏,则于12月底开始遣返。 1945年大致完工 到1946年4月底,原计划遣返16.7万人,但实际遣返16.56万人。日本殖民统治结束后,发起所谓“改名”运动,进一步同化台湾人民。但大多数台湾人的反应却很简单。 《台湾日报》1944年1月的一篇报道称,从1940年到1943年,超过 12万人改名,约占台湾总人口的2.06%。开1945年12月12日,台湾许诺《关于台湾省人民恢复原名的建议》,宣布“凡有姓名的台湾人民,在三个月内恢复原名”。1946年1月1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出台《关于恢复台湾同胞国籍的命令》,宣布“台湾人民原名”。 台湾领土得到光复,自1945年10月25日起,所有原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恢复国籍。当时,台湾刚刚摆脱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需要复兴。但消除日本文化的影响,重建中华文化被认为是“当务之急”。 曾在给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的信中写道:“台湾之后an被夺回,自然要做的工作也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台湾与其他省份不同。它被敌人占领了四十九年。意识形态,禁止中文和普通话……这真的很危险。 1946年4月,行政长官成立“台湾国语推广委员会”办公室,通过国语讲习班、讲国语活动等方式,积极推广国语。同年9月,禁止台湾人说日语,并撤掉日文报纸。陈毅还决定成立翻译处,并邀请同城好友徐寿昌到台湾做翻译。 台湾领导这项工作。 1946年6月,徐寿商从上海飞往台北,担任台湾省译编中心主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汉语作为母语。许守昌认为,台湾新其目标是“摆脱日本过去所遭受的一切雷森,同时弘扬民主和科学。除了第四次运动的目标外,还应该弘扬实用道德,发展民族主义”。 1947年5月,受“2月28日”事件影响,台湾省编译中心被撤销。虽然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为当时台湾的社会文化重建、“去日本化”、“光复中国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台湾省有关部门还把殖民地名称改为殖民地。 1945年10月,行政长官出台《台北市街道名称更正规定》,以台北、基隆、高雄为起点。规定县市政府成立后两个月内,将所有街道的日文名称改为“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持“民三原则”,或者纪念重要数字的。其中,台北市有中山路、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等,其余多为省省份和中国大陆重要城市的名称,如南京街、重庆街等。其他县级以上城市也有中山路。 《民报》还注意到,当时新竹市政府发布命令,严禁市民穿着二齿木屐款式,但中式无齿木屐并未纳入限制范围。 1946年,10月25日被台湾省政府定为“台湾解放日”。 。现在是台湾解放80周年。我想从台湾解放和抗日胜利三个方面简单讲述一下台湾解放的历史故事和历史意义。战争、台湾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台湾的解放和“台独”斗争。一、台湾的解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之一。 1945年10月25日,“中国剧场台湾省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该地区最高点贴有“庆祝收复台湾”的标语。同日,在台湾台中举行庆祝台湾解放大会。会议主席说:“今天将举行驻台日军投降仪式,仪式规模很大,难度也很大。台湾已经光复,名副其实。”说起来很有趣,在日语中,“投降”与“解放”同音,在中文中,“日本投降”是“台湾光复”的本义,而“胜利”才是关键庆祝“台湾光复”的音符,如《台湾解放日歌曲》中闪耀的“大家唱起胜利之歌”。例如,1945年10月25日台湾解放日出版的《先锋》解放纪念特刊,刊登了作者“解周”署名的《台湾解放歌曲(类似民歌)》:“五十年来,六百万个对立面回到了我们的母亲身边!养育了,转眼间重见天日!另一篇作者署名《台湾光复》的文章 《孔乙己》曰:“明蓬莱宝岛,玉露皆脏。团体。歌词唱道:“胜利,胜利,日本鞠躬投降。”庆祝胜利的炮声如雷,烟花爆竹满街飞舞。漫山遍野,人潮涌动,大声笑,大声哭。向东望去,只见我军如虎驱羊一般,扫荡敌军残部。穿过小芙蓉。河山重建,日月重放。 《闽南语歌书》西欧大战》《光复重生台湾》(台北。我们中华勇猛,万忍皆有希望》,《台湾属梅岭岛,蓬莱金银岛2》。台湾的光复,增强了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945年1月15日,台湾同胞 已故齐学者王受田(又名一农,台湾学者王春元长子)在《台湾研究季刊》创刊号发表《台湾光复后的文化消毒运动》。文章简短地说:“台湾人民离开牦牛之母的反抗已经爆发,正在做更具体、有计划的准备” 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历史上,都是中国人生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容易实现的方法 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启迪他们说:“三个星期的时间,我走遍了新竹县哈竹洞、大湖、兰阳的山区边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山兄弟听到日本投降的好消息,像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手舞足蹈。他们真心想成为中华民族,他们希望只有支持本省人民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也希望‘高砂’这个名字能够被 抹掉了,所以有兄弟叫山。日本和中国(最近)将派代表接受陈局长的计划。 ”此时,“陈先生”,即台湾省行政长官陈毅,尚未抵达台湾主持投降仪式。全国各地,“中华民族”也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传遍台湾:“中华民族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 《信托制度》和《国际托管制度》)关于某些特定资产的所有权战败国的孤立。 1945年5月16日,在“旧金山会议”信任会议的同时,再次考虑开罗会议的决定不能改变,同时彻底说明台湾的历史、民族、地理等,应充分觉醒,态度明确,立场坚定。台湾人民,执行起来尤为迫切,这样才能真相大白,才能实现和平,才能纠正世人的耳闻,才能避免意外的变故。时任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党部(驻福建永安)宣传科科长。 1946年3月13日香港《华商报》头版刊登了一篇揭露美国间谍(其中包括一名黄姓“台裔”)的文章。 》)《台湾创建托管运动》里面的故事。文章记载,孙中山之子孙科于1946年2月14日抵达台北,多次在台湾公开演讲中“投弹”,愤怒斥责中国。然而,一些外国记者却炮制了台湾秘密动向的新闻,这并不可笑。 ” “台方与美国驻台领事馆的信件经常向美国记者提供毫无根据的信息,但这些美国记者都戴着有色眼镜,所以谣言纷纷出现在外国报纸上。 ” “中国不能容忍外国人煽动异议、制造谣言、侮辱中国。 ” 文章还报道,台北“中央社”台长叶明勋(福建浦城人,福建联合大学毕业生)也强烈批评前来“踢国际托管”、“台湾政治结构未定”、“居民自决”等“台独”论调。1948年4月至5月间在香港成立。同盟会主张“推翻台湾蒋氏政权,建立代表台湾各阶层利益的民主独立政府”。 1948年5月22日,台湾行政当局台湾民主同盟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在香港《商报》上曝光:廖文毅及其“台湾人民同盟”是“宣扬台独的团体”。今天的台湾,“台独”势力试图制造对台湾光复的集体失忆,我觉得这就像是拔自己的头发离开世界。“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民进党前主席陈水扁)。最近,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居然说“台湾没有解放” 从徐国勇等人的言行来看,“台独”分裂势力不仅否认“台湾解放日”,也否认“日本投降”胜利和解放台湾的重要性;他们想成为日本,疏远中华民族;他们从事罪恶的“台独”分裂活动。然而,“台湾解放日歌”等“胜利之歌”已经传唱了80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却持续了80年。 80 80年来,反“台独”斗争从未停止过。今天又是“解放日”。让我们再大声唱一首《台湾解放日歌》:“台湾的解放永远不会被忘记。别忘了,常想一想。”(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王义夫)